【停電那幾天直覺的運作】
全台大停電的時候,我家並沒有停電,晚上洗完澡到廚房喝口水,順道跟男友聊起其他地方停電的事,不知怎地,我就笑他是個「自帶停電氣場的人」。
然後我自己都搞不清楚的狀況下,就脫口而出「不會等下就停電吧」,說完,我就準備回房間睡覺,正當我躺上床時,停電了。
然後我打開門,看看外面停電的狀況,發現除了我家這個街區,其他地方都是有電的狀態,就連紅綠燈的運作也都正常。
後來據查,我家停電的原因跟甚麼發電廠操作錯誤無關,純粹是半夜有人酒駕,撞爛了我家附近的電箱。
隔天週五晚上,因為確診人數暴增,我自己擔心著讀書會受影響,男友因為週六報名了一階的現場課程,也擔心著是否能正常上課。
我滑著手機,這次是因為我看到新聞快訊出現了「四名街友確診」,就是一種事態不妙的感覺,然後我就對男友說「可能你星期六去上一天課,下午就會宣布提升警戒了吧!」
嗯,然後當政府宣布提升警戒時,我也沒甚麼猶豫就開始聯繫起關於讀書會跟講座延期的事情。
這兩個事件,比起事前的烏鴉嘴或不祥的預感,我更深刻感受到的是:雖然可以準備的時間很短,但是每一個應變之後的決定,我都是從容的、沒有掙扎的,甚至也不覺得慌張。並且我沒有覺得我在做選擇,而是好像有句潛台詞是「好!那就這樣」,然後我就進入那個變化的狀況,並著手開始行動。
包含這幾天我足不出門,從買冰箱到訂購食物,也都是突然醒來的「好!那就這樣」,沒有計畫卻一氣呵成,我沒有想好要怎麼做,卻在動作的當下清楚知道「我就是知道怎麼做,而且我已經在進行」。
至於買冰箱,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。
圖文/路希恩